“财新传媒”关于“苹果期货”和“胶合板期货”操纵的两篇文章

2018-10-09 9:06 苹果期货新闻 期货哥

财新网很忙,一般不评论期货品种的,除非操纵得太过分,民怨四起!

0.webp.jpg

且看苹果期货这篇的摘要:今年新果实际的质和量能支持飞涨的期货价格吗?交割环节如何改进?随着收获季节到来,苹果期货10月合约的交割将为优化制度设计提供重要的观察窗口。时间是2018年9月26日

再看胶合板期货的文章摘要:这是在商品期货市场中的首例行政诉讼,当事人此前已被撤销从业资格,为何还能继续操纵?两大当事人的操纵行为究竟是否构成“合谋”?时间是2018年1月4日。

原文如下:

特稿|多空大战苹果期货 惠农创新如何回归初心

http://finance.caixin.com/2018-09-26/101329982.html

【财新网】(记者 张立君)“期货扶贫”“支农惠农”,这是期货市场2017年推出苹果期货的初心。但是这只全球首例鲜果期货在2018年热到烫手,还能起到稳定价格预期和管理现货风险的作用嘛?

  炒股票不如炒苹果。苹果期货1810合约在4月平台区间位于6500/吨左右,至今几乎涨了一倍。期间苹果所有合约空单累计总亏损达50亿元以上。持有空单的不少是苹果现货贸易商,他们一方面未能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另一方面又要面对高于往年的现货收购价格。在他们看来苹果是供过于求的大众水果,期货价格一路狂涨可能在即将到来的10月收获季节造成果农惜售、客商观望、交易不畅,最后现货价格回落还是损害果农利益。

  多头却抓住今年天气因素造成的减产,以及鲜果期货交割环节的特殊困难做文章,一方面舆论造势,另一方面在市场上高歌猛进,不断打击空头。为了给“高烧”的苹果期货降温,郑州商品交易所多次提示风险,多次调高日内平今手续费、开仓手续费、提高保证金等。

  但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多头的攻势,在今年5月和7月两个交割月,空头败北。随着10月交割月的来临,苹果期货迎来首个新果收获季节,新果的质和量最终将水落石出。但是多空双方围绕交割仍将有一番博弈,期现价格相互影响,也还将持续震荡。这些都将给交易所以及监管部门提供改进制度设计的一手经验。

减产虚实

  在现货客商口中,2015年开始,苹果就进入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价格一路走低,现货商挣扎盈亏线。“2016、2017连续两年,山东半岛地区80%以上的存货商都在赔钱。”威海果品流通协会秘书长王得寅称。

  郑商所公布的苹果期货宣传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苹果产量为4388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57%,整体供大于求。国内消费格局方面,鲜食消费占90%,剩余10%则为加工消费,例如果汁、果脯等。

  苹果滞销已成常态,今年情况更甚。“快9月了,我一车苹果都还没有发往广东。”有山东现货商介绍,陕西苹果较山东苹果更甜,更受南方人欢迎。因此每年五一左右,陕西苹果实现清库,山东苹果才开始发往广东。但今年在降价清库的情况下,截至9月,陕西苹果库存仍有5%-10%,导致山东苹果滞销更为严重。

  不过,4月一场倒春寒,惊扰了本来平静的市场。苹果减产消息甚嚣尘上,官方数据尚未公布,减产幅度各方猜测不一。

“1810或是最具想象力的合约。”有期货分析师指出,红富士下树较晚,具体减产数据迟迟不落地,仓单成本难以计量,且距离新果上市尚有时日,容易受到天气消息的影响。

  可靠的公开数据不多。今年6月,陕西省果业局生产处处长黄长科在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表示,去年陕西苹果总产量在1100万吨,今年大概减产200万吨,减产幅度在18%。综合全国来看,减产幅度在25%左右。

  相比官方数据,机构及投资者自发调研的预期更为悲观。中信期货9月14日发布研报,预计陕西产区减产60%以上,优果率堪忧,仅为20%-30%;山东地区长势稍好,减产30%左右,优果率在40%。

  另有期货公司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经过调研发现,陕西洛川减产幅度最大,达50%;陕西彬县、旬邑县减产幅度较小,在10%-30%之间。陕西整体苹果减产在30%左右,其他地区减产幅度低于陕西,全国减产在20%-30%。

“优果减产幅度至少要比平均减产幅度大1倍,达50%。”广西潮起投资公司总裁李海,同时也是一名多头,他对财新记者表示,用于交割的优果价格涨幅也会更高。

“中国苹果网”创始人李继锋认为,实际的减产数据可能超预期。据该网调研评估,预计全国套袋果减产35.6%,商品果减产略高于套袋果,减幅达42.6%。其中。陕西套袋果减产最高,达54.57%。

“中国苹果网”的数据是否独立客观?财新记者发现,该网站对外名称为“中国苹果网”,但备案名称则为“苹果天地网”。

  据李继锋介绍,在还没有苹果期货的时候,“中国苹果网”就已经在全国各个主产区铺设了成熟的信息渠道,与县乡镇各级果农、代办、冷库组、现货商、地方行业机构、农机商、投资商建立联系,通过他们来获取一线的信息,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除苹果外,该网还提供大蒜等农产品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每周汇集一次,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李继锋表示,“我们应该是全国最权威的农产品数据平台了。”

  也有期货公司分析师表示,“中国苹果网”数据样本量足够大,其数据也被多家期货公司分析师所引用。

  对于苹果数据的来源,李继锋称,由于调研成本较高,实地调研数据主要来自于一线苹果参与者的自发调研,中国苹果网只参与样本修正的环节。

“我既不懂期货,也没有参与过期货。对参与期货暂时不感兴趣。”李继锋说。不过,财新记者通过浏览多头群聊天记录发现,李继锋曾发言“谁做空谁死”。

果农心理

  期货价格最终决定于现货价格。但是初生的苹果期货热得烫手,势必在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对果农的心理构成重大影响,左右新果开秤价格。苹果期货到底能不能达成惠农的初衷,也面临检验。

  苹果目标价合理点位应该在多少?上述期货分析师认为,综合苹果20%-30%的减产幅度来看,苹果1810收盘10800/吨的盘面价格较为合理,预计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以窄幅震荡为主,做空或做多的机会都不是很明确。

  他总结,共有三个因素对晚熟富士开秤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其一,各地早熟苹果与中熟苹果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0.3-1.5元/斤之间;其二,早熟富士已经开始大面积交易,成交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0.5-1元/斤之间;其三,冷库富士尾期行情从7月至今一路上涨,山东一二级苹果已从7月初的3.5元/斤涨至4元/斤以上。综上,预计晚熟富士开秤价格较去年涨幅在1元/斤左右。而陕西先后遭遇寒流和干旱,减产最为严重,优果率也大幅下降,开秤架涨幅最高,预计涨幅在0.8-1.2元/斤之间。

  李海则认为,应该参考2013年苹果历史走势。“从历史走势来看,2013苹果产量为3800万吨,一二级苹果价格在2014年也达到了13000元/吨的最高点。而今年即便按照30%的降幅保守估计,产量仅为3000万吨。”一二级苹果现货价格会超过13000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苹果减产导致苹果一度成为“果中贵族”,但涨势并没能在2014年得到延续。进入2014年产季后,部分产区出现减产,同时受到2013年赚钱效应的影响,果农普遍贪恋行情、捂货惜售,客商盲目储存,导致随后出现严重的滞销和烂库。再加上2015年之后连年丰收,果价也一路跌到了今年。

  财新记者从果商处获得的一份9月最新的报价显示,陕西晚熟果开秤价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不同地区报价差距十分悬殊。

  有期货公司人士通过调研判断,今年商品果收购价格预估在3-4元/斤,较去年上涨0.5-1元/斤。各地果价差距较大。其中,洛川果农心理预期价格为4-4.6元/斤,较去年上涨0.5元/斤;彬县与旬邑县的苹果价格次之,果农预期价格在3.5-4元/斤,较去年上涨0.5-0.7元/斤。

  中信期货调研发现,有果园在接受客商订货的期间,报价持续上涨,从订货报价从初期3.7元/斤,调研当日已经涨到了4.4元/斤。果农传言,其他果园最高曾收到过4.8元/斤的订货价,不排除部分客商因抢货而出价到5元甚至更高。

重庆市瀚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陇敬也是一名客商,确认了洛川最好的苹果报价已达4.8元/斤。他表示难以接受这一报价,将继续观望。

  李海称,从目前早熟果收购情况来看,存在收购时间短、收购价格高、优果数量少的问题,果商收货困难。

“对于今年红富士苹果的开秤价,果农果商存在分歧。”上述期货人士表示,“果农在减产预期下调高售价心理预期,客商在高价格预期下谨慎收果,毕竟去年高价收果后,走货较慢,有些亏损。如果收购价过高,可能导致收购价高开低走,不利于客商利益。”

  事实上,现货交易中,定价权仍掌握在贸易商手中。该期货人士说,“红富士采摘后短期内必须进入冷库保存,这使得在上市初期时的定价权,有相当一部分在贸易商手里。而经历了上一年大幅亏损的贸易商,对于新年度的开秤价十分的谨慎。”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贸易商因为价高选择少收果,最终受伤的可能还是果农。

  苹果期货价格是否会遭遇高开低走?上述分析师表示,影响果价后续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交割是否顺畅;其二是苹果下树后的入库率;其三是苹果下树后的销售速度。

  具体来看,如果苹果下树后入冷库比例低,为防止苹果变质,最迟须在年底前销售完毕。由于短期内库存消化压力较大,期货近月合约会承担较大压力;同时,由于年前销售较多,苹果未来库存压力小,远月期货合约则相应走强。

“苹果是一次产出,全年消费的水果。”该分析师称,如果年前消化快速,有利于年后价格的上涨,反之,年前如果消化不利,年后苹果或将遭遇大降价。

  从销售情况来看,由于苹果不是刚需农产品,一旦涨幅过高,很容易被其他水果替代。届时可能也会面临降价促销的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推动苹果开秤价格上涨的恐怕不乏人为因素。有现货商投诉称,炒作客正试图搅局现货市场,对外宣传将进行高价收购,从而拔高苹果现货价格。

8月25日,琼中福岛橡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忠光通过各大苹果期货微信群称,“我公司为了帮助扶贫果农,不让空头恶意打压苹果价格,特调动两亿资金,用于收购80苹果优等果,价格定在五块五起收。”

  该消息一时带动苹果期货冲高上涨,然而没过两天,郑忠光再次发布更正声明,“纯属一时冲动所为”,称收回这条不成熟的个人言论。

  有贸易商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这是在扰乱现货市场,一旦对现货供应链造成打击,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果农心理预期提升,捂货惜售,相邻地区收购价格争相上涨,大大提升了贸易商收货难度。然而苹果是过剩产业,一旦涨价梦碎,容易出现“产区喊涨,销区降价”的局面,甚至只能烂在手里。

多空鏖战

“马上两点半,今天多头大佬们会集体上班吗?”一位投资者在群内问。

  有期货分析师反映,苹果期货盘面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最后半小时价格波动特别大,且以拉升为主。

  另有交易员多次发现,盘面各合约在大部分交易日几乎同步涨跌,如果没有分仓软件、没有人统一操作,是不太可能的。

  该交易员判断,多头采取了“对敲”方式进行自买自卖。所谓对敲,即同时开空单及多单,通过平仓多单挂高价卖出,再通过另一个账户高价买入,不断对倒。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造成有多单进场的市场假象,进而吸引“下一个傻瓜”从自己手中接货。但是要证明对敲行为难度很大,需要监管部门在获得有价值线索后深度调查。

  今年3月以来,微博账号“扬韬”先后发布多条苹果消息。前期通过调研发布受灾减产情况,后期借力“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宣传苹果抗癌的功效,极力诱多。该微博账号背后人士,被业界指为曾因证券违法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孙成刚,此人今年以来在苹果期货市场一直站在暴风眼,充满争议。

  资料显示,孙成刚2005年曾因违法买卖安源股份,被证监会实施5年市场禁入;禁入令尚未解除,孙成刚又在2008年因非法代客炒股,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其创办的上海弘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被判罚金120万元。

  与孙成刚同在“夺冠高手网”组织的苹果调研活动名单上的还有傅海棠、林军等人。夺冠高手网是上海根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而林军正是该公司股东。

  据“傅海棠频道”公众号自我简介,傅海棠是农民出身,养过猪,种过地,也做过小贩。从2000年开始做期货,2009年到2010年从5万起步做到1.2亿元,自认为是国内期货界传奇人物。

  在其微信群“海棠花开·天道投资”中,群员尊称其为傅大师。与科班出身期货交易员、分析师不同,傅海棠自称“农民哲学家”,表示不看任何技术图表,不做任何技术分析,而是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场,追随者甚众。

  郑商所8月6日发送给广发证券的函件显示,林军实际控制账户达22个之多,与上海鸿凯投资有限公司旗下11只私募基金为一组实际控制关系账户,被限制全部品种开仓一个月。8月7日郑商所披露,傅某某及付某某位一组实际控制关系账户,被限制全部品种开仓交易一个月的措施。8月16日,林军再次被查出与5只基金为一组实际控制关系账户,被限制全品种开仓交易三个月。

  夺冠高手网数据,林军管理的“鸿凯激进9号”4月以来累计收益率在8月7日一度登顶,达101%。不过随着限制开仓措施的实施,截至9月4日,累计收益率回落至50%。

  另据期货日报组织的期货大赛,截至5月3日,孙成刚管理的两个账户分别获得了基金组第三和重量组的第一名,净利润超三千万。品种盈亏统计显示,其账户盈利主要来自苹果期货。

  期货市场充斥着残忍的零和游戏,多头盈利就意味着空头亏损。

  随着苹果期货价格一路上涨,已有不少套保客户及投机空头因保证金不足,被迫高位平仓。由于贸易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苹果,投入期市的资金有限,甚至有空头不惜借高利贷去填补保证金窟窿。

  事实上,在苹果期货这么一个资金盘不过60亿的品种里,整体表现为单边做多的买方市场,主要参与者是散户和投资机构,而现货商和期现贸易公司的参与度比较低。

“我们公司目前尚未开展苹果期现业务,主要就是因为苹果标准化程度低,交割品难以组织,现货流动性较差,风险较高。”有期货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期货子公司在苹果期货上参与度不高,还处在积极探索期。

  现货商参与度也较低,多数仍在观望和准备。“今年苹果减产这么严重,果商参与做多的意识都比较差,很少参与期货,大多反而在灾害发生后囤货等待后期涨价。”有分析师称。另外,10月苹果尚未下树,贸易商手上没有库存,因此也没有对1810合约的套保需求。

  财新记者试图联系傅海棠及孙成刚,被告知“目前傅老师不方便对外讲话,孙总也是。原因你大概也知道。”

  市场知名的多头里面,仅有李海接受了采访,表示投诉都是正常的,多头对空头也有投诉。“多空两方存在很大的分歧,空方主要是现货商,多方主要是私募及散户,可以说做现货的不懂期货,做期货的不懂现货。其实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多学习行业基础知识、交割知识及交易知识。”

  而对于喊单、集体拉升等投诉,李海否认参与过此类行为。“这是资本市场的违规行为,这个是不可以的,涉嫌串联市场,我没有做过。”

交割不易

  作为商品期货品种,交割制度对于调节苹果期货价格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如果期货价格一路走高明显高于现货价格,将促进期货市场空头持仓实物交割,从而打击多头单边做多的力量。然而苹果期货作为全世界首例新鲜水果期货,交割存在不少先天困难,先天不利于空头。

  在10月的1810合约之前,苹果期货已经历过5月、7月两个交割月,实际交割成果十分惨淡。其中,1805合约交割配对16张仓单(32手),名义交割量为320吨。但官方没有公布最终的交割情况,但按各方统计最终没有车板交割,仓单交割中也部分没有成功,实际交割量应该小于320吨。车船板交割是在临近交割日,卖方将货品提前七天运往指定交割点,交割成功后直接讲货物装至买方汽车板、火车板或轮船板。与仓单交割相比,无需注册仓单,交割库不承担整理货品的责任。

1807合约方面,共配对32张仓单(64手),名义交割量为640吨货物。最终大部分苹果实现了顺利交割,但车板交割里面有140吨苹果没有通过复检,实际交割量应小于500吨。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坦言,确实苹果期货上市时间较短,现货贸易商以尝试性参与为主,主要为了熟悉相关制度、交割标准及交割流程。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苹果现货市场相对零散,产业客户的标准化意识不足,对国标的执行还不够规范,标准化分级还不到位,部分现货商对于交割标准还需要逐步适应。”上述郑商所人士说。

  交割成功率低,是因为交割标准定得太严格吗?

  据郑商所规定,交割品须符合《苹果国标》一等及以上等级质量指标,且果径≥80mm的红富士苹果;80mm>果径≥75mm,其他指标与基准品一样的,可以贴水2000元/吨交割,即补齐相应的差价。

“苹果是全世界首例上市的鲜果期货,交割质量变化太快了,一周之前合格的苹果,可能一周之后就不合格了。”李海表示,因此交易所在交割设计上是非常详细的,尽可能让买卖双方合理交割。对于李海这样的苹果期货多头,更严格的交割标准实际上更有利。

  而多位现货商则表示,交割品并不属于好货,而是普通货。“国标优等品对应的是山东一级果,国标一等品对应的是山东二级果,国标一等品与现货二级果的差别只有着色度,这一条件并不严苛,现货商只需在向果农收货的过程中,适当提高着色度标准即可,可以说交割品供应十分充足。”陇敬称。这一立场显然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苹果符合交割条件

  济南果品研究院同时是苹果国标起草单位和苹果期货质检机构,该院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晓冬对财新记者表示,苹果期货交割标准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鲜苹果》(GB/T 10651-2008)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及修改。交割标准与国标一级果标准相比,具体指标虽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基本一致。

  郑晓冬介绍,国标一级在全国范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具有普适性。但是各个产区存在较大差异。举例而言,国内部分优质产区优果率能达到60-70%,而部分较差产区优果率甚至低于20-30%。

  更重要的是,期货交割标准在容许度要求上要明显严于现货标准。 “我们也经常对现货进行抽检,发现容许度要求确实比较高。”郑晓冬说。容许度的概念在期货交割中是指交割的苹果中,未达到标准的次品的最大比例。

  目前郑商所规定刚性容许度为5%,这意味着,哪怕次果率超过0.1%,交割都视为失败。不仅贸易商,不少大型期货子公司也在这一环节马失前蹄。

  一般在传统现货销售中,如果货品合格率不足,双方通常会采取折价交易。然而,在期货交割中,违约代价十分惨重,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旦交割失败,空头只能再通过传统线下渠道售货,还有可能向接货方赔付合约价格20%的违约金。

  交割程序中的复检也多空双方博弈的焦点。苹果不进冷库放不了多久,如果交割时间拖的太长,原本合格的一批货也会出现大量次果。有现货商甚至担心,多头会利用复检,来拖延交割时间,增加交割的失败概率。

  具体复检流程,是在交割后的七个交易日内,多头申请第三方机构复检。目前的复检机构为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济南果品研究院。复检申请后的三天之内,复检机构会过来拿样品,之后需要五个交易日出具复检结果。期间复检费用、出差费用、冷库费由提出方垫付,由过错方承担。

“这与现货交易严重脱节。”有贸易商对财新记者说,“生鲜的标准怎么能和工业化产品的标准一样呢?生鲜最首要的就是快!快!快!但实际上的交割流程则是能拖则拖,拖到后面,好苹果也烂成坏苹果了。”

  他掐指算道,如果再算上交割之前的申报仓单、把苹果放入交割库、交割库初检、交易所抽检,实际交割流程最多会超过30天。

  有苹果质检人员曾向郑商所反映过这个问题,郑商所回复正在调研,之后经过研讨论证,可能会对交割标准中的容许度要求进行调整优化。另外采取贴水交易也是一个解决思路,如果容许度超标,可以采取降价或补货的方式促成交割。

  郑商所人士也对财新记者表示,将结合苹果期货上市以来交易、交割的实际情况,积极听取市场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合约规则设计,以便更好满足现货实际需求。

  此外,交割标准和现货贸易习惯的侧重点还存在部分差异。有分析师称,现货对苹果的表光、红度、果形要求更高,而交割品质量要求更加注重苹果外观瑕疵和着色度,导致高价收购的交割品拿到市场上只能折价才能处理掉。

最后博弈

  随着早熟果销售价格落地,苹果减产对现货果价的影响已基本确定,多空两方的争论焦点逐步从减产转移到了交割环节。

  多空博弈,其实是一场心理战。合约到期尚未平仓,就需要进行实际的货物交割,是否决定交割,空头需要在仓单成本和拉低盘面之间进行权衡,而多头则需要在接货成本与维稳盘面之间进行权衡。表现出来,就是“多头质疑空头交不足货,空头则质疑多头接不了货”。

  对空头而言,虽然期货合约价格一路上涨,但仓单成本也水涨船高,实际期现套利的空间很小。

  据了解,此前5月及7月两次交割,空头都做了赔本买卖。“1805和1807合约的仓单成本,比山东一二级苹果的销售市场价还贵了0.8-1.2元/斤,不少空头交货都有小幅亏损。”有期货分析师表示。

“空头的交货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李海分析称,一级果收购、挑选交割品、运输入库、磕碰折损、验收整理等一系列操作下来,预计1810合约的仓单成本会在11500-13000元/吨之间,与现货市场的每吨价差在1000元左右。

  这与中信证券预测的数据大致相同:仓单成本难于低于11500元/吨,如果后期苹果价格上涨或者摘袋后,天气不利于上色,可能进一步提高仓单成本。

  不过,也有期货人士根据在陕西的苹果调研测算,认为期现利润较为丰厚。 “陕西符合交割的苹果按照 4-4.5 元/斤的收购价格,加上0.5元/ 斤的其他费用,注册成仓单的成本在9000-10000 元/吨。按照9月4日的收盘价,1810 合约为 10780元/吨,1901合约为11580元/吨,期现分别有780元/吨和1580元/吨的毛利,在注册仓单后,考虑仓单仓储费、资金成本、交割费用、增值税等费用之后,期现价差还是有很客观的利润。

  贸易商对仓单成本则持保守估计。如果以不超过4块的现货开秤价算,每吨苹果开秤成本在8000元,加上运输费冷库费等,仓单成本预计在10000元到顶。

  事实上,高启的仓单成本不仅压缩了空头的交割利润,也导致多头接货的代价非常大,后续接货意愿偏低,可能会在交割月之前进行平仓。

  多头接货后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现货市场销售,但多数多头并非现货商,而是投资机构户或散户,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的销售途径,难以消化巨额库存。此外,现货市场并不认可交割成本,导致多头“不亏本打折根本卖不出去”。另一种方法,则是在交割库注册仓单,在远月建立空头头寸进行对冲。

  上述分析师指出,多头是否接货,主要取决于维稳盘面的意愿有多强。“接货虽然会亏钱,但能把盘面稳住。”从此前交割的1805和1807合约来看,多头曾表现出较强的接货意愿,主要是因为当时有多头持仓量大,维稳盘面的意愿较强。

  然而,此次不少果商及投资公司注册仓单的意愿比较强烈,希望在赚取期现套利利润,并通过大量交割来拉低盘面,实现空头头寸的盈利。多数贸易商有了5月、7月两次失败经验,更看好今年10月的交割。

“1805、1807合约交割的都是去年产的陈果,交割前要从冷库中重新分拣,成本太高。但今年1810、1811、1812均为新下树的果子,入库前直接按交割标准分拣,成本大大降低。”

  可以预计,届时交割申请量会很大,多头通过接货来维稳盘面的难度大大提升,提前平仓的可能性较大。

  有资深交易员指出,从盘面上已经可以看出多头的持仓趋势,即“拉轻月、出重月”、“拉远月、出近月”,主战场已经移到1901合约,意图在维稳盘面的同时,尽量避开接货风险。

  上述分析师也认为,如果多头对1810及后续合约的接货意愿较低,在交割月前可能会选择集中平仓,盘面或将面临大幅下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多头为资管计划,合约规定不能持有到交割月,因此也会提前平仓,或对盘面造成压力。

  财新记者注意到,有多头在前两次合约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接货意愿,甚至扬言逼仓。多头汪星敏曾在“苹果面对面交流微信群”说:“吃多少算多少,吃不完烂掉扔掉也没关系,继续买直到空头交不出货,我们有的是钱。”汪是第七和第九两届全国期货实盘大赛重量组冠军、该赛事由期货日报和证券时报联合主办。

  多空博弈下,是否会上演逼仓行为?所谓逼仓,就是“钱比货多”,多头庄家聚集资金,大量买入期货合约,迫使空头交不出足够的货而被迫高价平仓,多头庄家从而获利。

  不过,上述期货交易员认为,目前1810合约持仓逐步减少,持仓量尚不足以构成逼仓威胁,也不会出现被迫砍仓。此外,由于保证金再度上调,加上每个合约限仓500手,导致大户杠杆资金进入困难,1810期价难以大幅飙升。

改革空间

  每年10月、11月、12月、1月、3月、5月及7月,交割库开放注册,贸易商可以将收购来的苹果注册成仓单,存放于交割库,并向交割库缴纳冷库费。目前规定的交割库共21家,其中陕西、山东、河南、甘肃、山西分别有11、6、2、1和1家。

  有贸易商透露,前段时间有部分交割库给现货商及机构主动打电话“卖仓单”,甚至承诺提高交割的成功率。

  交割库本身也是大型贸易商,收购苹果时具备规模效益,注册仓单的能力也较强。因此,有交割库利用贸易商和交割库的双重身份,对外销售预定仓单,从而获取差价,并提前将期现价差利润变现。

  对于一些不做现货收购的机构空头和散户空头而言,买仓单确实是一种选择。但也有产业客户透露,曾想注册仓单,反遭交割库以各种借口婉拒:“仓库快满了,你放到别的地方去吧……不过我这里有现成已经注册好的仓单,你要不直接买吧?”

  交割库仓单卖价多高?有期货公司人士说,通常等于当时盘面价格减去200-300元/吨。有现货商抱怨,购买交割库已注册好的仓单,会直接导致注册成本有所提升。

  然而,交割库主要是赚冷库费,参与期货交割仍然积极性不高。“谁来谁注册!”陕西一家交割库负责人简单粗暴地对财新记者表示,这次不打算卖太多仓单了,“交割标准太高了,前两次总共才交割500吨,我们也要承担风险,所以这次不打算卖太多仓单了。”

  这位交割库负责人口中的承担责任,是指交割库在仓单入库时负责整理交割品,确保容许度合格。如果在实际交割中,复检结果出现不合格情况,交割库将被认定为未尽到保管责任,须赔付合约金额20%的违约金。

  上述分析师也表示,10月时间比较赶,冷库非常忙碌,没有大量的时间整理交割品。再加上交割库没办法保证10月整理出的交割品,到明年五月还能达标。

  因此,有现货商建议,为提高交割库积极性,交易所可以对交割库进行培训,并在交割成功后获得一定比例的补贴,以提高交割库的收益,降低交割库储藏苹果的风险。

  除了仓单交割,市场普遍更为倾向另一种交割方式——车船板,交割成本大大降低。

  车船板交割具有诸多便利条件。首先,在数量上,所有交割库均有车船板交割功能,总体上车船板交割点更多。成本上,车船板交割无需冷藏费,成本更为低廉。交割流程上,无需注册仓单,只需在交割前7天运往交割点附近的冷库。此外,车船板交割如果超过5%的容许度,有一次换货的机会,交割成功率更高。

  不过,车船板是否仅允许光果交割仍面临较大争议,一旦非光果不能交割,将面临较大的二次运输风险。“之前两次合约交割时,交割不成功的大部分都是车船板。”上述分析师称, “听说”也可以加防撞网。

  纸加膜苹果能否交割,以及是否必须去膜交割,对交割成功率影响极大,一直是市场争论不下的焦点,每每相关传言放出,总能扰动期货价格走势。

  针对上述疑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明确说,“只要符合交割标准的苹果都可以参与期货交割,但是带膜的纸加膜苹果难以进行分级和质量核验,但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纸加膜苹果必须去膜才能进行交收。”

  同时,车船板交割中,卖方客户可以套发泡网来保护苹果,但验收后,应按照买方客户要求保留或摘去网套。

  据悉,纸加膜苹果指生长过程既套膜袋、也套纸袋的苹果,产量高、售价低,但在糖度、硬度等方面明显低于纸袋苹果。在现货中,纸加膜苹果一般带膜保管,只有在销售时提前去膜。如果在交割环节就提前去膜,容易导致变质。

  现货商大多认为,只要是符合交割标准的纸加膜苹果,就可以进行交割。但不少期货人士指出,实际情况中,符合交割标准的纸加膜苹果很少,几乎不会有人拿纸加膜苹果去交割。

“纸加膜苹果一定过不了关。”李海表示,“一般的一二级富士苹果中有70%可以挑选作为交割品,而纸加膜苹果这一比例最多只有30%。” 代价昂贵。

  打通交割环节,交易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9月8日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期货论坛上,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提到,未来的重点工作包括,按照贴近现货的原则,修改完善强麦、棉纱、苹果等品种合约规则,优化交割仓库布局。

商品期货市场首例行政诉讼落幕 案情上演“罗生门”

链接http://finance.caixin.com/2018-01-04/101193587.html

【财新网】(记者 李明明)商品期货市场首例行政处罚“民告官”案件结果宣布。

  这起案件的当事人陶暘因操纵期货交易价格被证监会行政处罚,但不服处罚决定,提出行政复议,后又将证监会告上了行政诉讼的法庭。该案经过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这样漫长的过程,在商品期货市场中,还是首例。

2017年7月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当事人陶暘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对证监会的行政处罚结果予以认可,这标志着陶暘最终败诉。

着“马甲”的操纵

  此案中,当事人操纵的“胶合板1502”,是一个典型的非活跃合约。

  在2014年12月19日至2014年12月31日,陶暘和傅湘南两人实际控制和利用“筑欣实业”等14个期货账户,通过集中资金优势、持仓优势连续交易以及以自己为交易对象,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相互交易等方式,操纵大连商品交易所“胶合板1502”期货合约价格,最终获利114万余元。

  陶暘时任上海筑欣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筑欣实业)董事长、上海筑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筑金)投资总监。资料显示,陶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期货,曾在多家期货公司任职。2010年,陶旸和朋友成立了上海筑金。而傅湘南时任欧浦钢网钢铁中心金融部部长,之前在期货公司也供职过。陶暘和傅湘南两人是老同事,都曾在在长城伟业期货公司供职过。按照监管人士的说法,陶暘自90年代开始从事期货行业,是经验丰富的期货从业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案之前,陶暘和傅湘南均因违规市场行为,被中国期货业协会给予过纪律惩戒。

  陶暘任五矿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期间,利用投资并控股的上海筑金和筑欣实业的名义从事期货交易,于2013年8月28日被深圳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2013年10月29日,被期货业协会给予“撤销从业资格并在三年内拒绝受理其从业资格申请的纪律惩戒”。

  傅湘南在期货公司任职期间,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代理从事期货交易,造成了客户较大亏损,违反了期货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从事期货交易”的规定。2013年8月31日,被期货业协会给予“撤销从业资格并在三年内拒绝受理其从业资格申请”的纪律惩戒。

  这意味着,二人案发期间已被撤销从业资格。而此次操纵,他们换了一些“马甲”账号。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监管措施无法完全做到禁止幕后的指挥”。有监管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陶暘在行业内颇有名气,有人信任他,愿意将账号委托给他交易。

  数据显示,14个账户多头持仓占市场单边(整体多头)的持仓比例最低为85%,最高为95%,平均持仓占同方向市场持仓比例为88%。同时,14个账户之间存在大量以自己为交易对象的自买自卖行为,账户之间的相互交易量占当日合约总成交量的比例平均为44%。从每个交易日买方向交易量占比来看,平均达到75%。这使得“胶合板1502”合约收盘后结算价格从12月19日的114.15元/张上升到12月31日的129.4元/张,上涨幅度为13.35%,远高于现货同期价格。

  当事人陶暘、傅湘南因此产生违法所得114万余元。证监会对其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倍罚款。同时,两人还被分别给予三年和五年的期货市场禁入措施。

14个账户引发“罗生门”

  证监会认定,此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期货市场“共同操纵案”,有三个特点:一是利用的账户众多,包括个人账户、法人账户以及基金特殊法人账户等;二是采取多种操纵手法,两人共同操纵;三是短时间内利用大量资金集中操纵不活跃期货合约。

  而证监会所认为的这几个典型特点,恰恰是本案的当事人陶暘和证监会争论的焦点。特别是这14个期货账户,12个集中在上海,2个在广东。如何确定账户之间的关联性?又如何确定“共同操纵”?两个当事人之间,谁是主导?

  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书显示,陶暘直接控制使用“筑欣实业”两个期货账户和“蔡某列”四个期货账户,又因委托关系实际控制和利用其朋友乐某武和刘某两个期货账户,同时通过上海筑金与上海诺德基金签订资产管理合同,与深圳汇通签订投资顾问协议,实际控制和利用四个基金产品特殊法人账户。

  还有两个是陶暘与傅湘南共同实际控制和利用的“欧浦钢网”及“佛山指日”期货账户。但是,陶暘在开始提出“傅湘南无任何交易或投资计划、无任何资金往来亦无协同关系,被认定合谋明显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但证监会调查发现,操纵期间,陶暘与傅湘南存在频繁的通讯联络。2014年12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双方通话达次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通话频率。此后,陶暘和傅湘南也都承认,傅湘南将“欧浦钢网”“指日钢铁”的交易密码告知陶暘。同时,傅湘南控制的“欧浦钢网”及“佛山指日”与陶暘控制的上海账户之间存在大量互为对手方交易的情况。另外,通过IP地址发现上海账户和广东账户的交易终端信息的多次重合。

  据办案人员透露,陶暘认为,在整个操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受傅湘南指示或者帮助傅湘南实施操纵行为,所以应该属于次要责任人员。而傅湘南则表示:“陶暘也向我积极地介绍大连胶合板的投机机会……”

  但证监会认为,陶暘作为上海筑金的投资总监,是投资决策和组织交易的关键人物,同时“做多胶合板1502”的投资计划由陶暘研究决策并建议。所以,两人是共同行政违法,两级法院也都支持了这一认定。

  证监会处罚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案经过两审行政诉讼,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查进一步确定了认定关联账户和共同操纵行为的裁判标准。也从司法角度对期货操纵行为的构成、认定与处罚给予确认。处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整理一批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判决中所确定下来的原则,将其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在案件调查、处罚中予以执行。发挥司法指导行政执法的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17年,证监会系统行政处罚诉讼案件达48件,相较于2015年的31件和2016年的43件,再创新高。对此,证监会处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证监会依法全面从严执法,对市场乱象和违法行为查处全覆盖、零容忍,有效震慑了各类违法行为。同时,因行政处罚引起的行政诉讼也是高位运行状态。证监会积极应对,依法应诉,目前证监会行政处罚诉讼案件取得了实体“零败诉”。

  有司法界人士表示,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当事人争议的问题,法院是会重点审查。在处罚类案件中,对办案程序、处罚幅度的确定,有无明显不合理,有没有显失公平,法官需要再次进行判断。

  证监会表示,相比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违法行为数量虽然不多,但违法行为的风险外溢效应不容小觑。期货市场操纵行为,会导致虚假的供求关系,影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发挥,阻碍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风险规避、资源配置的正常发挥。

  近年来,期货市场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操纵期货交易价格。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与本案类似的期货市场操纵类案件有:2015年,姜为操纵“甲醇1501”合约价格;2016年,刘增城操纵“氯乙烯1501”合约价格;2017年,廖山焱操纵“普麦1601”期货合约价格等。

“我会将不断强化期货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促进期货市场更好发挥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为《期货法》尽早出台提供有效的案例样本,发挥积极的作用”,上述监管人士说。

  司法界人士表示,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快立法进程,尽快推出《期货法》,这将有利于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也为加强和改进监管提供立法保障。

事实怎么样,公道自在人心和大数据!


发表评论: